目前分類:美國生產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這定價騙很大?一名網友在臉書「爆怨公社」 PO 文表示,有枝仔冰攤商出沒在各大菜市場,並以冰棒「每枝 1 元」做為號召,吸引顧客上門捧場。沒想到客人結帳時,卻被店家告知 1 元是第一枝冰棒的試吃價,實際是 10 元一枝,讓原 PO 不滿地表示「雖然不是很貴,但跟預期價格差了快 10 倍,感覺就是惡意想騙人」。

「爆料公社」網頁今美國月子中心日 PO 出一篇文章,一名網友表示「現在攤商做生意的手法真的不敢恭維」,因為他被店家冰棒「每枝 1 元」的招牌吸引,但結帳時卻被告知一枝要價 10 元,讓他忍不住詢問「大家有遇到這種惡意騙人的商家嗎?」

winthroric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每天吃魚,卻叫不出魚的名字?想去漁港吃海產,或走一趟魚市場,卻聽不懂俗名、學名、中文、台語、日文混雜的海產名嗎?從小在基隆生長的作家曹銘宗笑說美國月子,有些名稱其實連攤販老闆、漁夫都不見得知道為什麼這樣叫,像是「花枝」和「魷魚」到底為何名稱不同?萬一多問幾句,還會不解的反問,「就一直以來都這樣叫啊!我怎麼知道為什麼?」

走入魚市場,曹銘宗猶如庶民飲食文化偵探,手指向攤位上擺滿的魚、蝦、蟹類,每種在外行人眼中看來只能勉強用大小、顏色、長短區分的海產都有其名,「像是『鮪』這個字怎麼來的?原來是從日文借用,而日本最初也是借用中文字,再自行造新字。」

winthroric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